近日,杭州市检察院通报了第一批服务市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检察护企”典型案事例,滨江区检察院以办理陈某等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为抓手,开出“检察护企”良方入选。据悉,本次共评选出5件典型案事例。
蓄足法治“活水” 润泽营商“沃土”
—— 滨江区院以办理陈某等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为抓手,开出“检察护企”良方
关键词
职务侵占 企呼我为 高质量发展 清廉民企
基本案情
杭州市滨江区是国家高新区的第一方阵、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作为数字经济的高地,区内上市公司于2023年已超过70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有着企业多、业态新、技术强的共性特点。而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制约着企业良性发展的问题却层出不穷。今年以来,针对高新区的区域特点,滨江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滨江区院”)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打好“依法安商、平等护商、便捷暖商”组合拳,积极回应民营企业的法治需求,为企业提供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暖心高效的检察服务环境,通过扎实推进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充分履行民营经济保护职能,主动作为,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1月,滨江区院在办理公安机关以陈某等人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中发现,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滨江区某上市公司员工陈某等人伙同销售代理商,在开展四川省某项目之前,共谋利用陈某等人的职务便利,先推荐销售代理商成为上述项目的省级代理商,再通过降低销售代理商进货价以增加利润空间。经查,销售代理商在该项业务中,扣除合理利润和实际成本后,非法增加利润达170余万元,该170余万元由销售代理商通过不同账户转账给陈某等人,陈某等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管理秩序和公平竞争规则。
履职情况
善用“营商环境检察e站”,落实企呼我为。“营商环境检察e站”作为一站式检察服务、全链条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的数字平台,设立了“反映诉求”等功能板块。通过“营商环境检察e站”,滨江区院第一时间收到企业反映内部工作人员职务贪腐的线索,就提前介入搭建证据桥梁,使得关键证据得到及时固定,加速了案件办理和追赃挽损,有效地缓解了传统办案模式下立案难、慢、迟的问题,真正做实企呼我为。
精准把脉治已病,积极追赃挽损。仅今年以来,滨江区院就受理涉企犯罪案件21件51人,涉及区内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涉民营企业内部贪腐案件达15件40人,涉案标的超2000万元。本案的职务侵占行为与商业贿赂行为高度相似,侦查机关将该案定性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滨江区院全面审查后,认定该案事先共谋增加代理商利润空间的作案方式实质侵犯了某上市公司的财产所有权,于2024年3月以职务侵占罪将陈某等人起诉至法院,经开庭审理,被告人陈某等人构成职务侵占罪并分别获刑二年至三年不等,170余万元已发还被害单位。
典型意义
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坚持以依法安商为前提,优化涉企案件办理体系。持续深化“益企向未来”检察工作品牌建设,认真贯彻开展打击企业内部贪腐和商业贿赂的护民企“啄木鸟”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依法起诉了一批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案件。同时,出台《“益企向未来”实施意见》《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协作办法》等6项制度,围绕创建涉企案件专项法律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涉企信息共享、涉法涉诉联动协作等内容,以最大工作合力优化案件办理。
二是延伸检察职能,坚持以平等护商为基础,深化涉企问题治理格局。企业内部贪腐和商业贿赂是民营企业的痛点,从案件中反映部分上市公司频繁成为报案单位,检察机关以办理该案为契机,注重积极查摆、剖析案件中反映的企业普遍性问题,从填补制度漏洞、提高法治意识等角度,组建由资深检察官、专家学者等人组成的法治宣讲团,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宣讲活动,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消减犯罪隐患,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反腐机制,推进清廉民企建设。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坚持以便捷暖商为重点,完善涉企案件办理机制。畅通检企沟通绿色通道,全力推进集线索举报、控告申诉、涉企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检察e站”建设,推进涉企检察服务精准高效。以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邀请参加案件剖析会、组织旁听庭审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提高企业自觉守法意识,聚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最优区。
承办单位:滨江区人民检察院
承办人:丁利坚 俞嘉雯
撰稿人:丁利坚 俞嘉雯
图1:2024年4月11日,滨江区院组织被害单位员工旁听本案庭审开展警示教育
图2:2024年5月22日,浙江省院主办,杭州市院、滨江区院承办,《人民检察》杂志社提供技术支持的“法治促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商业秘密的检察守护”司法实务沙龙在滨江区成功举办
来源:杭州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