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滨滨说法
滨滨说法
百余人莫名“被办卡”,这种重复刷脸行为一定要警惕
时间:2023-04-1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你名下的手机卡涉嫌电信网络诈骗。”听起来像是诈骗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24岁的小刚身上,小刚懵了。



“这两个手机号我从来没有办理过,也不知道怎么办理的,我个人也没有用过。”名下莫名其妙多了两个手机号,小刚回忆起自己申领手机卡过程中的“不对劲”。


人脸识别重来了好几遍


2022年6月,小刚在线上购买了一张手机卡,很快便收到了派送短信。到了约定日期,快递员徐某上门,小刚按照指导进行了身份证验证、人脸识别等操作,以为要交卡了,徐某却称“因为系统故障激活失败了,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再上门时,徐某重复了与前一天同样的流程,以“网络不佳”“人脸识别不成功”等为由进行了数次刷脸操作。小刚也疑虑“怎么刷这么多次脸”“为什么还要录一遍信息”,均被徐某以“没刷上”“信息没录好”等理由搪塞过去了。小刚想着“这些事情也是正常的”,便配合着进行了人脸识别等信息采集操作。


没曾想,就是这额外采集的信息,让小刚在不知不觉中被徐某又办理出2张挂在他名下的手机卡。

百余人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办卡”


原来,徐某在处理手机实体卡的办理、激活及配送业务过程中,竟然动起了歪脑筋。徐某发现客户的申领信息可重复使用申办新的电话卡后,为了多获取公司针对手机卡办理的推广佣金,利用上门为客户开卡进行实名验证时机,冒用小刚等客户身份信息,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申领电话卡。


由于小刚等人对操作流程不熟悉,对开卡过程中的“小插曲”不甚在意,基本上都配合完成了相关个人信息采集,徐某屡屡得逞,在2022年1月至7月期间冒用客户身份信息私自申领手机卡号140个。

铤而走险成电信诈骗“帮凶”


同时,徐某经和“办卡群”里的网友联系,在明知网友用途“不正当”的情况下,将私自申领的部分电话卡以每张300元的价格多次出售给杨某,非法获利13200元。


被徐某贩卖的电话卡之后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其中一张就被用于一桩涉及16万的诈骗案。2个月后,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审查,检察机关认为,徐某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择一重罪,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量刑。同时,徐某的行为严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2022年11月,滨江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徐某提起公诉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法院审理,被告人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就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达成调解协议,徐某自愿承担民事赔偿1万8千余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检察官提醒

近年来,公民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层出不穷,信息买卖屡见不鲜,个人隐私受到严重威胁。检察官在此提醒广大群众:


1.在办理电话卡、银行卡过程中要提高安全意识,注意提防不法分子在办卡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适时查看自己身份证下有无其他手机号,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2.注意保护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手机交由他人操作或进行网站注册等;填写简历、登记、调查或进行人脸识别前,要注意核实对方或网站的身份和资历,只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免个人信息泄露。